使命
促進中國在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產業科技創新;捍衛我國在國際大環境下未來空間技術話語權。
— 關于我們
ABOUT US
— 公司簡介
Company Profile
市經信委、交通大學、奉賢區委區府、臨港集團領導出席上海智能網聯汽車技術中心有限公司開業典
上海智能網聯汽車技術中心有限公司
上海智能網聯汽車技術中心有限公司是在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宏觀背景下,為了積極響應上海建設具有全球話語權和影響力的國際汽車產業中心發展目標,有力推動奉賢區打造上海汽車產業“第三極”建設,推動汽車產業迭代發展的“未來空間”系列戰略布局,由上海交通大學、上海臨港集團及上海淞洋企業管理有限公司共同出資組建成立。公司匯聚了來自國內外一線車企、一流汽車電子零部件企業、自動駕駛公司的各類優秀人才,公司研發人員占員工總數的80%,70%以上的員工擁有碩士及以上學歷。
公司是上海市推進重大專項的功能型平臺,得到上海市各委辦支持,承載上海市智能網聯汽車全出行鏈建設與長三角一體化戰略,同時,也是一家專注于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領域的高科技公司,被評為上海市高新技術企業。公司牽頭、參與了26項標準(國標、地標、團標)的制定,擁有自主知識產權134項,其中包括104項專利和30項軟著。公司在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行業擁有關鍵核心技術,研發了具備自主知識產權的智能交通設備及自動駕駛虛擬仿真測試領域的相關產品;在高端產業集群發展中起到支撐和引領作用。
隨著公司所承接的各項市級功能型平臺的落地以及自主研發的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行業相關技術成果的產業化,促進了行業的創新發展,帶動了一批高質量的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及其相關企業集聚奉賢,加速了“未來空間”建設;助力推動奉賢區產業結構升級,推進上海南部科技走廊建設;推動奉賢區新技術升級,立足奉賢、創新上海、服務全國。
使命
促進中國在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產業科技創新;捍衛我國在國際大環境下未來空間技術話語權。
愿景
在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大發展時代,成為核心技術的孵化平臺與領航者;促進人車路、網端云跨界大融合,打造未來空間
價值觀
家、國、天下
文化
眾志成城、立信于心、盡責至善、天道酬勤
— 發展歷程
Development Course
— 主要成員
Leading Member
殷承良 董事長/總經理
上海交通大學智能網聯汽車技術領域首席研究員;上海交通大學智能網聯電動汽車創新中心主任;汽車工程研究院副院長;汽車電子控制技術國家工程實驗室副主任;國家科技部、工信部、人事部等部委的評審專家;上海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領域《工業強基》專家組組長;中國汽車工程學會第九屆常務理事;中國車用電機、電子行業協會副理事長;智能網聯汽車測試示范區建設評審專家組長
李建華 首席科學家
上海交通大學網絡安全技術研究院院長;原上海交通大學網絡空間安全學院院長;信息內容分析技術國家工程實驗室主任;上海市信息安全綜合管理技術研究重點實驗室名譽主任;中國網絡空間安全協會理事長
資質榮譽、科研力量
Qualifications and Glory
資質榮譽
標準化參與情況
公司積極參加與車路協同相關的國家、地方、行業標準化組織:
組織名稱 | 屬性 | 參與角色 |
全國汽車標準化委員會-自動駕駛工作組 | 標準研究工作組 | 成員單位 |
全國汽車標準化委員會-信息安全工作組 | 標準研究工作組 | 成員單位 |
全國汽車標準化委員會-資源管理與信息服務工作組 | 標準研究工作組 | 成員單位 |
中國汽車工程學會(CSAE) | 協會 | 常務理事、成員單位 |
中國智能網聯汽車產業創新聯盟 | 聯盟 | 理事單位 |
中汽智盟-測試示范工作組 | 標準研究工作組 | 成員單位 |
中汽智盟-信息安全工作組 | 標準研究工作組 | 成員單位 |
中汽智盟-預期功能安全工作組 | 標準研究工作組 | 成員單位 |
上海市智能網聯汽車及應用標準化技術委員會 | 標準委員會 | 副秘書長,委員 |
汽車科技 | 協會 | 副理事長單位 |
上海市交通運輸行業協會智慧交通專業委員會 | 協會 | 副主任單位 |
車載信息服務產業聯盟(TIAA) | 聯盟 | 成員單位 |
上海市信息安全行業協會 | 協會 | 成員單位 |
上海市信息網絡安全管理協會 | 協會 | 成員單位 |
上海市智能制造產業協會 | 協會 | 成員單位 |
公司積極牽頭與參與以下國家、地方、行業標準制定:
標準名稱 | 任務來源/所屬工作組 | 參與角色 | 屬性 |
智能網聯汽車數據與網絡安全測評規程 | 上海市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 | 牽頭 | 地方標準 |
停車場(庫)適應自動駕駛技術的互聯互通技術要求 | 上海市交通委員會 | 牽頭 | 地方標準 |
快速公交(BRT)適應自動駕駛的車路協同架構與技術要求 | 上海市交通委員會 | 牽頭 | 地方標準 |
停車場(庫)適應自動駕駛的定位技術要求 | 上海市交通委員會 | 牽頭 | 地方標準 |
停車場(庫)自動駕駛自主泊車系統測試和評價方法 | 上海汽車工程學會 | 牽頭 | 團體標準 |
車路協同系統 適應自動駕駛自主泊車的停車場(庫)智能化分級和測試方法 | 上海交通運輸行業協會 | 牽頭 | 團體標準 |
低速無人物流車自動駕駛功能封閉道路測試與評價方法 | 上海交通運輸協會 | 牽頭 | 團體標準 |
智能網聯汽車 自動泊車系統性能要求及試驗方法 | 汽標委-自動駕駛工作組 | 參與 | 國家標準 |
智能網聯汽車 車載定位系統技術要求及試驗方法 | 車汽標委-自動駕駛工作組 | 參與 | 國家標準 |
智能網聯汽車術語與標準操作系統部分 | 全國汽車標準化委員會 | 參與 | 國家標準 |
城市停車智能引導系統技術規范 第1部分:自主泊車系統技術要求和測試方法 | 上海市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 | 參與 | 地方標準 |
智能網聯汽車數據共享安全要求 | 車載信息服務產業聯盟(TIAA) | 參與 | 團體標準 |
車路協同系統 面向車路協同應用場景的高精度地圖技術要求 | 上海交通運輸行業協會 | 參與 | 團體標準 |
基于直通鏈路與移動蜂窩雙模協作的車聯網信息服務技術要求 | 車載信息服務產業應用聯盟 | 參與 | 團體標準 |
基于MQTT協議的車載智能終端網聯數據交互規范 | 中國電子學會 | 參與 | 團體標準 |
科研力量